兒童如何從這些看似毫無意義的活動中獲益呢?最重要的一點可能是,與同齡人一起自由玩耍,有助于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。
佩萊格里尼說:“你可以從老師那里學會如何約束自己的行為,但你無法因此變成社交強人,只有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,你的社交能力才會變得越來越強。通過與同齡人互動,孩子們逐漸會知道哪些東西是大家可以接受的,哪些是無法接受的!
他們會懂得,和同伴公平交往并進行角色輪換——不能總要求扮演仙女、皇后等正面角色,才能與同伴長期保持良好的關系,否則很快就會失去玩伴。
佩萊格里尼解釋說,“孩子們想繼續玩下去,所以愿意退讓一步來滿足別人的要求!
孩子們對這些活動很感興趣,遇到挫折時,他們不會像遇到數學難題那樣輕易放棄——這有助于培養他們堅持不懈的品質和談判技能。
保持良好的氛圍還需要一定的交流技巧——這也許是最重要的社交技能了。從這一點來說,與同伴玩耍就顯得極為重要。
研究顯示,兒童與同齡人玩耍時使用的語言, 比與成年人玩耍時更復雜。
佩萊格里尼認為,在角色扮演游戲中,“如果孩子們必須要提及眼前不存在的事物,那么他們就得用一些復雜的語言,以伙伴能理解的方式,來表達自己想要說明的問題”。
當兒童將一個虛構的圓錐形物體遞給同伴,并問:“香草還是巧克力?”同伴將很難理解這是什么意思,他必須提供場景線索:“你想要香草冰淇淋還是巧克力冰淇淋?”成年人卻不同,他們能自動填補缺少的信息。
如果玩耍能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,那不能盡情玩耍就會阻礙社交能力的提高——這得到了相關研究的證實。
美國密歇根州伊普西蘭蒂的高瞻教育研究基金會,曾針對貧困兒童和成績較差的兒童進行了一項研究。
基金會的科學家在發表的研究報告中指出, 相比那些始終有老師教導、孩子不能自由玩耍的幼兒園,以自由玩耍為主導內容的幼兒園培養出來的孩子,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更好地適應社會。
數據顯示,2、3歲時曾就讀于教導型幼兒園的孩子中,當他們長大后有1/4以上的人都被停過職,而曾在玩耍型幼兒園學習的孩子,只有不到7%的人有過被停職的經歷。